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展会信息网 > 资讯 > 正文
中华展会信息网-移动版 首页

天津医科大学援藏医生许奎斌 血库告急下了手术台走上献血台

时间:2019-12-12 13:23  阅读:1
分享到:

谈起雪域高原,我们总是神往其神秘与雄壮,但是对于当地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教育医疗,是困扰当地藏族同胞的头等大事。笔者走进这个群体,采访到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的麻醉医生许奎斌,仅仅半年时间,他给当地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昌都血库告急 下了手术台走上献血台

2019年的7月15日,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的麻醉医生许奎斌被组织派往昌都——海拔3500米的高原小城。进藏第一天他就“遭遇”了职业生涯的难关。病人高龄、严重的高血压危象,收缩压高达220mmHg以上,右侧大隐静脉曲张,左侧膝关节游离属,小腿疼痛难忍,行走困难,这在内地低海拔地区是绝对手术禁忌,但高原地区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难以在短期内降到基础血压水平,最后他带领藏医院医疗小组在严密精细的组织和监测麻醉下顺利完成了手术,病人康复了。

昌都当地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尤其临床用血资源极少,很多患者不得不为了等待血源而延误治疗。他作为藏医院手术室主任,深知血液资源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有一次做一台耗时10个小时的手术,当时全昌都地区血库仅有2600毫升的血,手术风险非常高。虽然有高反,下了手术我自己马上献了300毫升血,这是高原地区献血的上限。身体不适可以克服的,但是血库没有血对于病人就是灾难。”

在高原做全麻手术 风险如此之高

许奎斌不仅把献血奉献给了当地医疗,更用医术带来健康。在“眼科专家西藏光明行项目”活动期间,他所带领的手术室团队为679名病人进行术前筛查,为198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晶体植入手术,仅仅用了五天时间。这其中病人从术前检查、入院到手术全部是免费的。“有两件事儿我印象很深,有一名患者是智障人群,我们实施了全麻下完成晶体置换术,这是昌都藏市首例全麻下人工晶体置换手术。还有一次我连续在手术台上工作20个小时,刚要休息突然又来了一名急诊患者,我让其他医生去休息,坚持多站了三个小时做手术,一抬头天都亮了。”许奎斌医生如是说。

手术现场

高原经常停电,许奎斌抬手术后的病人下三楼

提起高原工作的艰难程度,许奎斌并没有谈及个人,他说:“高原地区含氧量很低,平常内地人血氧饱和度达到98%左右,而藏区病人血氧饱和度只有 88% 左右,这是内地麻醉的禁忌线。在高原做手术低氧的可能性极大,相应给麻醉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风险,全麻的风险就更大了。”

此外,藏区人民有自己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以及藏医的诊疗手段,作为医生我们既要站在专业角度治病救人,也要站在患者角度尊重其宗教信仰。这就需要跟当地藏族医生磨合。“藏区的就诊观念也完全不同,我接诊的一名80岁老奶奶需要麻醉,一次竟然从她体内取出来108颗结石,她日常所忍受的疼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还有,藏区的常见病也与内地有区别,藏族关节组织的老化程度会明显比平原地区快。这些都给我们进藏医生带来了挑战。”

师徒制度 科学管理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援助昌都市藏医院手术室以来,许奎斌在短时间内完善了科室的各项麻醉相关规章制度,完成每月例行手术30余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手术量增加了近40%,夜间急诊病人约占总手术量的10%,手术量的陡增,他连续工作至深夜已是常态。

许奎斌为藏区百姓实施麻醉

带好徒弟也是许奎斌给自己下的硬指标,他带教斯朗旺姆和赵贵林两名医生,麻醉增填了颈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控制性降压、喉罩通气、心肺复苏以及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等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昌都市医疗技术的空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麻醉方法,使需要长时间手术的病人安全更有保障。

远在天津的孩子写给许奎斌的卡片

虽然他没有提及家人,但笔者在其朋友圈找到了他五岁的儿子写给他的名信片,作为一名医生他奉献高原,作为一名父亲他却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医者仁心,援藏医生们为患者带来了康复、为病者带来了希望、为生命带来了欢乐。“我最希望的是,昌都的百姓有更多的治愈、昌都的医生有更好的手段。”(完)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中华展会信息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中华展会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展会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展会信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华展会信息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天津医科大学援藏医生许奎斌 血库告急下了手术台走上献血台

谈起雪域高原,我们总是神往其神秘与雄壮,但是对于当地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教育医疗,是困扰当地藏族同胞的头等大事。笔者走进这个群体,采访到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的麻醉医生许奎斌,仅仅半年时间,他给当地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昌都血库告急 下了手术台走上献血台

2019年的7月15日,来自天津市肿瘤医院的麻醉医生许奎斌被组织派往昌都——海拔3500米的高原小城。进藏第一天他就“遭遇”了职业生涯的难关。病人高龄、严重的高血压危象,收缩压高达220mmHg以上,右侧大隐静脉曲张,左侧膝关节游离属,小腿疼痛难忍,行走困难,这在内地低海拔地区是绝对手术禁忌,但高原地区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难以在短期内降到基础血压水平,最后他带领藏医院医疗小组在严密精细的组织和监测麻醉下顺利完成了手术,病人康复了。

昌都当地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尤其临床用血资源极少,很多患者不得不为了等待血源而延误治疗。他作为藏医院手术室主任,深知血液资源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有一次做一台耗时10个小时的手术,当时全昌都地区血库仅有2600毫升的血,手术风险非常高。虽然有高反,下了手术我自己马上献了300毫升血,这是高原地区献血的上限。身体不适可以克服的,但是血库没有血对于病人就是灾难。”

在高原做全麻手术 风险如此之高

许奎斌不仅把献血奉献给了当地医疗,更用医术带来健康。在“眼科专家西藏光明行项目”活动期间,他所带领的手术室团队为679名病人进行术前筛查,为198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晶体植入手术,仅仅用了五天时间。这其中病人从术前检查、入院到手术全部是免费的。“有两件事儿我印象很深,有一名患者是智障人群,我们实施了全麻下完成晶体置换术,这是昌都藏市首例全麻下人工晶体置换手术。还有一次我连续在手术台上工作20个小时,刚要休息突然又来了一名急诊患者,我让其他医生去休息,坚持多站了三个小时做手术,一抬头天都亮了。”许奎斌医生如是说。

手术现场

高原经常停电,许奎斌抬手术后的病人下三楼

提起高原工作的艰难程度,许奎斌并没有谈及个人,他说:“高原地区含氧量很低,平常内地人血氧饱和度达到98%左右,而藏区病人血氧饱和度只有 88% 左右,这是内地麻醉的禁忌线。在高原做手术低氧的可能性极大,相应给麻醉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风险,全麻的风险就更大了。”

此外,藏区人民有自己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以及藏医的诊疗手段,作为医生我们既要站在专业角度治病救人,也要站在患者角度尊重其宗教信仰。这就需要跟当地藏族医生磨合。“藏区的就诊观念也完全不同,我接诊的一名80岁老奶奶需要麻醉,一次竟然从她体内取出来108颗结石,她日常所忍受的疼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还有,藏区的常见病也与内地有区别,藏族关节组织的老化程度会明显比平原地区快。这些都给我们进藏医生带来了挑战。”

师徒制度 科学管理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援助昌都市藏医院手术室以来,许奎斌在短时间内完善了科室的各项麻醉相关规章制度,完成每月例行手术30余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手术量增加了近40%,夜间急诊病人约占总手术量的10%,手术量的陡增,他连续工作至深夜已是常态。

许奎斌为藏区百姓实施麻醉

带好徒弟也是许奎斌给自己下的硬指标,他带教斯朗旺姆和赵贵林两名医生,麻醉增填了颈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控制性降压、喉罩通气、心肺复苏以及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等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昌都市医疗技术的空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麻醉方法,使需要长时间手术的病人安全更有保障。

远在天津的孩子写给许奎斌的卡片

虽然他没有提及家人,但笔者在其朋友圈找到了他五岁的儿子写给他的名信片,作为一名医生他奉献高原,作为一名父亲他却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医者仁心,援藏医生们为患者带来了康复、为病者带来了希望、为生命带来了欢乐。“我最希望的是,昌都的百姓有更多的治愈、昌都的医生有更好的手段。”(完)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中华展会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展会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展会信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华展会信息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